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。为满足航空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和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,在机场运营区新建综合信息大楼,有助于强化对机场的整体控制,协调运营资源,有效实现全区域、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。从空中俯瞰机场,综合信息楼符合整个区域的肌理,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,隐藏有序。从市区到航站楼,机场大道沿线的建筑保持着统一的序列感,与树木交织在一起,并被树木遮挡。综合信息楼和谐而不同,具有协调性和特色性。

- 中国广州办公楼 该建筑项目的作者是武汉联合建筑设计公司 本建筑工程面积32710.0平方米 在2017年


真正的创造力不是为了创造新思想而与众不同。创造力是基于对设计问题的全面理解。在对白云国际机场进行全面调查后,对所有情况进行了梳理,总结出城市关系、立面形象和功能组合三个核心问题。我们期待综合信息大楼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回顾现在,正如吉奥·庞蒂指出的:“建筑之所以存在,是因为它是艺术,因为它超越了实用性”。

城市关系/与机场的对话:建筑设计始于城市设计
白云国际机场分为南北两个作业区,以航站楼为中心。综合信息楼位于南区,靠近广州主城区,与机场大道之间只有一条绿化带。从城市的角度来看,面对机场运营区后增加综合信息楼的提议,确立了其附属于区域、协调周边区域的角色。

1F plan
空间塑造:封闭与建造,纹理融合
建筑布局采用开口朝东的U型围护结构,既保证了团队临街建筑西侧展示面的连续性和完整性,又与东侧公安指挥中心办公楼的反向围护结构形成良好的对话关系。与此同时,两者围绕着开放的内部景观庭院,为办公人员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场所。

界面塑造:局部协调,呼应周围
在U型围墙的基础上,为了与南侧现有的办公建筑形成统一、连续的界面形象,综合信息楼南翼部分降低一层,形成高度的统一和过渡。然后,西立面将部分突出,并采用类似的造型纹理,以实现形式上的协调。最后,在西北角建造了一个标志性的走廊空间,强调主入口的公共性,成为街道展示界面的收尾。

正面图像/与蓝天的对话:数字信息云
追根溯源,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以广东南部的一座名山命名的,即自古以来被誉为“广州第一山”的白云山。在立面设计上,遵循同样的策略,自然会联想到白云与科技相结合的美好愿景,使综合信息楼能够与时俱进。因此,“数字技术、信息云”的设计理念已经确立,这也呼应了蓝天,符合机场蓝天白云的印象特征。

整体造型由银白色竖条控制,形成整体感和科技感。
凹凸形状的变化创造了一个更三维的白云图像。多层幕墙系统丰富了立面细节。透明玻璃表面形成建筑的表皮,以满足维护、照明、通风等基本需求。此外,一系列的棒构成了一个波动的流动界面,就像穿着一件时装,展示了信息云的科技气质。

在时尚服装的编织过程中,应仔细控制不同方向的杆的深度和间隙,赋予其功能属性。在西边,深度将增加,太阳将下降,能源效率将提高。计算机房应适当加密,以避免阳光直射,并创造凉爽的室内温度。在值班室外面,节奏持续着,以保证充足的照明和舒适的视野。因为项目位于飞行的可视区域,所以第五个高度也包含在焦点和综合中。内院的景观融入了数字雨的概念,创造了一个科技与自然交织在一起的环境,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自然和科技的双重洗礼。

功能组合/与功能对话:高效超级大脑
作为白云国际机场的“幕后总指挥”,职能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采用“人机分离”的策略,将人的活动空间与机房设备的动、静态空间分开。同时,方正的平面布局保证了空间利用效率的最大化。

总结整合各种功能空间,形成五个功能块:运行控制中心、展厅等大型空间房间设在底层,屋顶作为景观中的花园,为办公人员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。信息技术处理等相关数据室均设置在南楼,密集高效;更多人的功能空间,如值班室,位于北楼,可以更好地看到城市。北楼和南楼由辅助空间连接,如办公室、会议室和新闻发布室,以方便出入。顶层设置为使用频率较低的档案室,以满足功能需求。作为综合信息楼的核心,运行控制大厅将外立面的设计主题引入室内,通过连续云型光带营造“信息云”的科技氛围。


好的设计只是建筑生命的起点。将BIM技术引入到项目中,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设计、施工、运营和维护,从而使其在经历时间的考验后,依然闪耀着自己的光辉。
